最是书香能致远
民进市委会机关 尹红敏
每周一机关学习例会已延续多年,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朱永新撰写的书籍多次入选必读书目,特别是朱主席的履职实录,基本上每年一本,如《春天的约会》《协商的力量》《民主监督思与行》等,学习后受益良多。
读得多了,发现朱主席每年必谈读书这一话题,尤其是关于建立国家阅读节的建议。朱主席说“从2003年开始,我在每年的全国两会上一直在呼吁建立国家阅读节。”朱主席说之所以连续多年坚持在两会提出建立全民阅读节,就是期望通过这个节日来唤醒整个社会的阅读意识,形成全社会重视阅读的共识,来推动国家精神力量的凝聚和发展。朱主席身体力行,他作为政协委员读书指导组成员,担任了委员读书群首任群主,疫情的两年多时间,12个委员读书群,每个群每三个月读一本书,先后读了将近100多本书。朱主席说期待通过“书香政协”,能够推动书香家庭、书香企业、书香社区、书香校园、书香乡村,真正把中华民族建设成一个爱阅读的民族,创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书香中国”。其实,早在汪洋主席倡议建设书香政协之前,朱主席20多年来就一直在全国的中小学包括家庭推动“晨诵、午读、暮省”这么一种阅读方式,即“新教育的儿童生活方式”。
关于阅读推广,作为以教育文化出版传媒为主界别的参政党,民进一直都躬身实践。镇江民进依托教育界、文化界会员,自2007年9月创建悦读会以来,每年向书友征集12本“最想阅读的书籍”,坚持每月线上共读、线下分享“一本好书”。即使是三年疫情期间,也没有中断过。疫情严重时,我们就保持网上交流,待疫情缓解时,集中线下分享,确保每年阅读分享的书籍不低于12本。书友们说,六年多的坚持,跟着民进悦读会读了几十本好书,收获颇丰。
一个人读书的意义,究竟是什么?答案有很多,诸如,“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的意义一是使人不卑不亢地活着,二可以使人心灵干净。”民进中央原副主席冯骥才说“书的世界大于我们现实世界”,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写在书里面,世界上没有的东西也能在书里面体现出来,比如人的想象、智慧、思想、发现等等。
作为民进机关专职干部,我对自己的要求是:民进悦读会每月的读书分享活动必须参加,除非有公务或不可抗力。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可以治疗我的惰性,不要以忙这忙那为借口,牺牲掉读书的时间;二是拓展了我的阅读范围,由于每位书友喜好的书籍类型不一样,这样每年选出的12本必读书目涉及领域非常宽泛,这就打开了我的阅读视野;三是虽然有人认为阅读是一件私人行为,但是我却认为读了一本好书而不能与人分享,就好似锦衣夜行、明珠暗藏,实在是暴殄天物,所以参加阅读分享会就是书友互相展示自己的宝藏,实在是件骄傲至极的事;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的固化,我们思考问题容易进入程式化,而与各位书友展开阅读交流时,由于每个人的知识结构不同、阅历不一样,同一本书可以多视角、多维度地去解读,这就极大地丰富了我的阅读体会,有时候甚至能激发灵感,产生意外收获,这都是独自读书时无法享受到的体验。
期待把孔子诞辰日“9月28日”设立为国家阅读节的建议能够早日实现,以此纪念这位伟大的万世师表和终身阅读学习的典范人物,并致敬优秀传统文化。朱主席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期待有更多人加入到民进悦读会中来,希望通过我们每一位阅读推广人的努力践行,进一步推动全民阅读,达到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
坚定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历史自信
民进市委会机关 胡智浩
朱永新副主席所著的《协商的力量》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籍,它为我们揭示了当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种微观视角,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运作。作为一名全国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成员,朱永新通过自己的履职纪实,讲述了中国协商民主的故事,为我们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生动实践。阅读此书后,让读者对协商民主制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在这本书中,朱永新通过“‘两会’手记”、“提案与信息”、“调研手记”、“参政之声”、“议政网事”等篇章,详细记录了他在政协和民主党派工作中的实践、观察与思考。这些内容既有会议、调研、提案的记录,也有日记、手记等形式的呈现,让我们深入了解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运作的过程,并真切感受到了协商的力量。
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协商在我国政治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书中记录了政协委员们在政协会议上围绕“国之大者”和民之关切建真言献实策、共商国是、互动交流的场景。这些场景让我感受到了协商的力量、民主的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为此,我们要坚定信心,继续推动这一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通过阅读朱永新亲身经历的履职纪实,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积极参与政治协商,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这种制度充分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实现了广泛、充分、有效的人民民主。协商不仅是一种民主的形式,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协商,我们可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凝聚共识,共同推动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这种制度的优势在于能够广泛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书中,朱永新还记录了他在参与民主监督过程中的经历,这让我更加认识到民主监督的重要性。民主监督不仅是民主党派的重要职能,也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手段。只有通过灵活高效地开展民主监督工作,才能形成高质量的监督成果,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有效施策提供重要参考。
在书中,朱永新还强调了调查研究对于政协委员提出高质量提案的重要性。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在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朱永新在书中提到,只有深入基层、了解民意,才能敏锐发现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好建议。这让我们认识到,作为一名政协委员,要真正做到为民代言,就必须脚踏实地、深入基层,倾听群众的声音。
通过阅读,我深深感受到,坚定历史自信,对新型政党制度的历史自信无疑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坚定历史自信的目的,是更好地砥砺前行。面向未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更加坚定对新型政党制度的历史自信。新型政党制度在这个过程中将得以不断成长和进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我们要坚定走自己的道路,不畏艰难,奋勇向前”。
心怀“国之大者” 发挥“己所长者”
——读朱永新《民主监督思与行》有感
民进市委会机关 卢普生
朱永新主席撰写的《民主监督思与行》,是他2022年的履职实录,全书包含两会手记、年度提案、调研手记、参政之声、社情民意、媒体关注6个板块100多篇文章。他自己在“前言”中说到,在2022年,极不平凡的一年,他参与或负责开展会议、调研等全国政协、民进中央的各类履职活动共达236项。他通过自己深入的思考,并用鲜活的故事为我们讲述了民主监督的价值、作用,以及开展民主监督的形式和路径,为我们基层民进会员了解民主监督提供了非常好的学习材料。
通过阅读,我们会重新认识民主监督的内涵和外延,纠正过去对民主监督的一些错误观点,真正理解民主监督这个稀缺的治理资源,是集协商、监督、参与、合作为一体的建设性、合作性监督,创作性实现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加强对中国共产党监督的统一。
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是朱永新主席对一次次履职的深入思考,例如在“参政之声”板块中有一篇“促进家庭教育健康发展”的建议,他不仅聚焦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指出我国社会对学法、普法和用法三方面的不足,并从加大家庭教育法的学习力度、加强家庭教育法的普及力度、提升家庭教育法的执行力度和夯实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责任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在“双减”政策推进过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正当其时,但如何用法律保障家庭教育的健康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课题。根据《2019中国父母孩子成长焦虑白皮书》显示,91.5%的父母对孩子成长各方面的问题感到焦虑。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爱的艺术——60位校长谈家庭教育》一书中对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涉及到小学、初中和高中。可见,全社会都非常重视家庭教育,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家庭教育促进法》第十六条指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针对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以下列内容为指引,开展家庭教育。主要包括六个方面,涵盖了家国情怀、思想品德、法治意识、兴趣培养、身心健康、生活能力等各个方面。
由此可见,朱永新主席的每一篇建议背后都是通过大量的调研加上自己的深入思考,聚焦了民生热点的各个领域问题。近年来,民进中央围绕扎实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开展民主监督工作,在各种新闻媒体上都能看到民进开展民主监督的身影,这是民主党派为执政党在关键领域治理赋能,政治影响大、专业水平高,为党和国家科学决策提供有见地、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是我们基层深入学习的好材料。
美育扬帆起航正当时
民进市委会机关 郭新辰
在《民主监督思与行》中,收录了朱永新主席在“博鳌全球少儿美育论坛”上的演讲《美育之“重”》。朱永新主席深入浅出地分享了他对美育的理解,阐释了为什么要做美育、怎么做美育以及美育普及的价值。在阅读学习本文的过程中,我也产生了很多思考。
自古以来,教育家们就对美育持重视观点。孔子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之说。汪晖评论说:“诗教即美育,而美育的作用、功能和涉及范围,几乎与我们的生活世界一样宽广。”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指出:教育的宗旨就是培养身体和精神的能力“无不发达且调和”的“完全之人物”,这种教育包含了智育、德育、美育和体育。五四时期,蔡元培曾提出著名的“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其中就有“美感教育”。美育深深植根于我们的中华教育传统中。
美育发展到当代,已经拥有了更丰富的内涵,现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审美教学与美感教学的结合,通过教育提升人们认识美、理解美、欣赏美、创作美的能力,在“立德树人”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艺术是美育最集中、最典型的形态。艺术作为人类审美活动的主要形式,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因此,艺术教育一直被作为学校美育的主要途径。美育教育激发了人们对美的兴趣,提高对美的感知力、鉴赏力、理解力和创造力,进而使人在美的体验中获得情感和精神上的享享受。美育的过程,实际上是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过程,强调的是情感和精神上的体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
作为一个学龄前儿童的家长,我认为美育启蒙是很容易被非教育从业家长忽略的一环,美育强调亲身体验,强调通过体验获得属于自身的独特感受,同时美育又是非功利性的,没有学科教育输入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是讲究潜移默化水到渠成,使孩子的审美感受能力有所跃迁。
朱主席指出,美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审美品位。所谓审美品位是指审美超越具体的形象和技艺,获得一种建构性、个性化和自由性的思维境界。在物质供应日益丰沛、精神问题愈显突出的现代社会,审美能力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个人来说,它关系到感受生活的能力。我们每个人身处相同的世界,但是对于美的理解不同,打量世界的视角不同,感受到的幸福程度也就不同。难怪有人说,“从我们心中夺走对美的爱,也就夺走了生活的全部魅力”。
事实上,科学美育观念的普及仍有重重阻碍,就拿当下的美育课程大多与书画器乐学习相关来举例,孩子通过长久练习更多习得的是技能,而不是学习艺术思维的手段,一些学生和家长为考级而考级,把美育当成了艺术加分或展示才艺的附属。新时代少年儿童的美育教育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联动配合,尤其是关于艺术教育观念的转变。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音乐、体育、美术,这些东西让孩子真正成为了一个人,而不是学习的机器。机器无法欣赏人间百态,无法拥有一个丰盈而有趣的人生。正如席勒在《美育书简》中所说:“有为健康的教育,有为认知的教育,有为道德的教育,还有为审美能力和美的教育。最后那种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我们整个感性和理智的力量达到尽可能全面的和谐。”